('\n\t\t\t
谢安,字安石,320年生人,祖籍河南陈郡,永嘉之乱后,陈郡谢氏南迁至南京乌衣巷,时人称之为“谢家兰玉真门户”,地地道道的名门世家。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谢字,说的就是谢安家,其家族在东晋四大家族中排行第二,仅次于“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家。
出身名门的谢安自小就声名远播,四岁时即被桓彝(桓温父亲)大加赞赏,“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承,东晋初年第一名士)。”十三岁时,谢安之名远传辽东,连当时年仅七岁的慕容垂都知道他的大名,特地送白狼眊一对,以示对谢安的仰慕,可以想见其名声之响亮。
不仅如此,王导(东晋政权奠基人之一)对其也深为器重,于是其名望之高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文人士子顶礼膜拜,万千少女趋之如狂,乃至于一举一动都会被世人争相效仿,连咏诗时候鼻音较重(有鼻炎)都被文人书生冠以专用名“洛下书生咏”,并以以此方式吟诗为荣。俨然东晋朝野上下大街小巷茶余饭后必谈之第一明星偶像。
原来,天下苍生之所以望谢安,竟是因为名气大的原因。
谢安曾巧妙利用这一明星效应做过善事。
有一次,谢安的一个老乡在建康做生意(卖蒲葵扇),然而比较倒霉,回家的路费花光了,扇子却一把也没卖出去。谢安得知情况后,专程经过那人的货摊,抓起一把蒲葵扇,然后旁若无人的扇了起来,招摇过市。结果建康街头人人争相效仿,积压的扇子很快便高价卖光。
那位老乡不仅挣回了回家的路费,而且定省下了谢安的广告代言费,很是大赚了一笔。
名望如此之高且又出身名门,谢安自然是不用考公务员的,连孝廉、中正都不用举,直接可以做官。不过谢安当时志不在此,不愿意以个人的出身和名望去博取世人心中向往的荣华富贵。在朝廷征召他为佐著作郎时(第一份官职),谢安仅仅做了一个月就辞职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