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从此隐居会稽东山,拒绝应召。
隐居期间,谢安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最多就是在家教子侄读书,就是不愿当官。曾经赏脸和好友王羲之一起参加过兰亭集会,我们的书圣高兴之余就写下了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语的佳作——《兰亭集序》,当然,那时书法也因为心情愉悦而登峰造极。
值得一书的是,谢安对家中孩子的教育是很成功的,教导出有“咏絮之才”的侄女谢道韫,曾发出过“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哀叹。更为后世留下“言传身教”的成语。
后来,谢安拗不过郡县官吏的催促,又一次应召当官,依然只是干了一个多月,薪水都没领,再次辞职回到会稽东山,从此悠游山水,对于朝廷的征召,不再复出。
谢安出世超尘的态度激起朝廷了众多官员的不满,终于换来了“终身不得为官”的处分,后经皇帝亲自下诏才得以赦免。此事影响之大,朝野震惊,然而谢安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
驭人之道的关键在于掌控人们心中的欲望所在,能够及时给予,也能够随时剥夺。然而对于谢安这样的人却是无可奈何的,本就无心为官,“不让做官”于我何加焉!
现在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谢安是个喜怒不行于色的人,我们无法从表象揣度出他真实的内心。城府深沉之人固然如此,胸怀豁达之人确实淡然。
有一次出海游玩时遇到暴风雨,风急浪高甚是骇人。舟船行将倾覆之际,众人皆慌乱不已,哀号苍天不公,末日将临。独谢安镇静自若,不为所动,并劝说众人:与其无济于事的惊慌,不如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众人虽依然不能如谢安那般镇定,却也不再惊慌,并因此得免,安全归来。
前程断送、生死关头,谢安尚且淡定如此,泰然处之。不堪为将否?不堪为相否?
自然是堪的!风流不羁的外表,弱不禁风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