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镇子着实不小,怕有五六千人,海湾里大小船只密密麻麻差不多上千只,岂是说迁走就迁走的?
旁边一位秀才打扮的人对北方人说:“你是杨州府来的师傅,对我们这里的情况有所不知。我们黄老太公岂是一般的乡绅富户。太公两个儿子是当朝大官,大老爷乃是大清工部侍郎,二老爷乃是广州府太守。老太公发一句话,知县大人也要敬让三分,太公让谁迁走谁敢说个不字。”
老太公抚着胡须,傲然地俯视海湾,并没有丝毫谦逊之态。
扬州师傅吃惊不小。他是黄老太公专门从扬州寻访的师傅,高薪聘来指导建设盐场,本来态度自负,侃侃而谈,想借此拉高自己的行市,多开一些工钱,当听到这里,气势立即矮了一截,语气态度变得更为恭谨。
扬州师傅不无奉承地说:“还是老太公大手笔。倘若把这个村子和渔船移走,整个海湾连为一体,海岸和纵深都够宏大,这座盐场建起来,那就不得了了。广东天热,此处海湾风又大,出盐自然比两淮盐场快不少,您老人家一个盐场抵得上两淮的两个盐场。”
老太公非常开心,道:“照你看,我建这盐场,能赚到钱吗?”眼睛却看着旁边的中年男子,那是他的三儿子。
扬州师傅用谄媚的语气说道:“赚钱!赚钱!太赚钱了!只要盐场建起来,就是造了一座聚宝盆。你老太爷只管喝茶听戏,财宝自动往家里流,世世代代不会断绝,子孙后代都享您的福分啊!”
扬州师傅继续说:“现今朝廷扩大盐田专营,多少达官巨贵挤破头,都争不来一张执照。为啥?就是盐田太赚钱了。老太公能拿到一张执照,必定有通天的门道!嘿嘿,我干这个行业几十年,最了解里面的花头。扬州的盐商哪一个没有朝廷大官做后台?”这位扬州师话却也不全是吹捧,深谙盐业门道人才有如此的见地。
老太公大悦,他拍着师傅的肩膀说:“说得好!有见识!”然后,转头向着三儿子说:“一个制盐师傅竟能说出这样有见识的话,可你却对建造盐场不热心,倒不如师傅的眼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