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人一边向山上走,一边左顾右盼,指指点点,其中一位衣着华丽的老者显然最尊贵,一行人都跟随他的脚步行止。
他们来到山顶开阔处,老者停下来,其他人都围拢过来。
一个人指着一览无余的海湾,操着北方口音说道:“这里果然是绝佳宝地。你看这海湾,水浅浪平,适合引水。一圈海岸差不多有二十里长,沙滩平缓,稍加平整填挖就可以改造成优质盐田。这些好处别处海滩也有,算不得稀奇,最难得之处是这两座山,这才是稀奇!”
老者好奇地问“这两座山如何?”
“太公请看,咱们脚下的龙头山,对面的虎头山,这两座山向两侧延绵数里,像两堵墙挡住了海风。两座山像两扇大门,中间的海湾地势平坦,风从此处穿过,风力较别处大了很多,别处无风时这里有风,别处小风这里大风。晒盐的水气马上被风带走,水干的快,出盐就快。同样是盐场,别家一个月能出两池盐,您这里少说能出三池。这样的地势万里挑一,做盐场真是上上之选。”
被称为太公的尊贵老者姓黄,是附近的豪门巨贵。他非常高兴,拉着这个人的手说:“先生眼光独到,你所讲的正中我意。几千里请你来,果然不负老夫所望。把盐田建在这里还有一项好处,海湾本身就是良港,晒好的盐就地外运,省去了倒运的费用。”
众人连忙附和,赞扬黄老太公深谋远虑。
北方口音的叹了口气,道:“在这里建盐田是再好不过了,却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请看湾里这个镇子,沿海而建,占地颇广,把盐场占去三分之一,好好的盐场被村子一分为二。这是第一个不足,第二个不足,就是海湾里人口众多,还有这么多渔船,吃喝拉撒污了海水,会妨碍海盐的品质。”
老太公淡然地说:“我当是什么大事。湾里的这些人都是疍民,让他们迁走好了,何足挂齿。”
北方口音的人有些怀疑,下面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