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t;
\n
\n
赵东来介绍,这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场馆暗藏玄机:地下是全省首个\\"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通过法治教育、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的\\"三位一体\\"帮教模式,使涉罪少年再犯率从35%降至6%。玻璃幕墙后的实时画面显示,二十余名少年正在学习汽车维修技术,其中有人已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n
\n
\\"这些孩子曾经差点毁掉别人家庭,现在有机会重建自己的人生。\\"临江省高院少年庭庭长陈敏在观护基地驻留超预定时间半小时,详细记录下\\"社会调查—分级处遇—跟踪回访\\"全流程。她与京州中院达成初步意向:年内互派10名少年司法专员交流学习。
\n
\n
生态法治实践:守护一江碧水
\n
\n
调研最后一站来到长江京州段生态修复示范区。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上,昔日砂石码头密布的江岸已变成连绵十里的滨江湿地公园,江豚监测系统实时捕捉到3头江豚戏水的珍贵影像。
\n
\n
\\"这里曾发生震惊全国的非法采砂案,现在成了生态司法修复示范基地。\\"京州环境资源法庭庭长林悦指着江畔的电子公示牌介绍,法院责令涉案企业赔偿的2.3亿元生态修复资金,已转化为97万平方米湿地和6公里生态护坡。更令调研组惊叹的是\\"补种复绿\\"数字监管系统——每棵补种树木都配有二维码,扫描即可查看养护责任人、成活率等信息。
\n
\n
周志和站在江边召开的现场会上,回忆起临江某化工企业污染事件的处置困境:\\"我们当时只做到罚款停产,对比京州的‘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组合拳,确实存在理念差距。\\"李达康趁机推介京州首创的\\"生态检察官\\"制度:检察机关在重点生态区设立17个工作站,三年来督促修复受损土地面积相当于23个西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