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治理创新: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n
\n
5月18日,调研组深入京州市最北端的青龙县石桥镇。这个曾因宗族矛盾频发被列为\\"治安重点镇\\"的山区乡镇,如今挂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金字牌匾。在古榕树下的\\"村民议事堂\\",周志和翻开一本厚达263页的《石桥村规民约修订实录》,里面详细记载着村民代表大会37次修改条款的过程,从红白事酒席标准到山林纠纷调解程序,每项条款都按有村民红手印。
\n
\n
\\"以前镇政府大包大揽反而激化矛盾,现在让村民自己定规矩,执行效率提升三倍。\\"石桥镇党委书记张慧娟指着墙上的\\"三色预警图\\"解释:系统根据热线、民警走访等数据,将矛盾纠纷按红黄蓝三色分级处置,蓝色事件由乡贤理事会调解,黄色事件引入法律顾问,红色事件启动\\"政法专班\\"。近两年该镇越级上访量从年均56件降至3件。
\n
\n
李达康现场算起\\"治理成本账\\":京州通过培育2.3万个社区社会组织,将行政调解案件量压缩42%,\\"把群众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才是可持续的现代化路径\\"。这番论述引发临江省司法厅长吴文峰的深思:\\"我们有些地方还在搞运动式治理,京州的参与式治理值得系统研究。\\"
\n
\n
法治教育浸润:让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n
\n
19日上午,京州青少年法治教育馆迎来特殊访客。在VR电信诈骗模拟区,周志和戴上设备后,眼前立即浮现出冒充\\"疾控中心\\"的诈骗全息影像。\\"太有冲击力了!\\"他体验后当即指示随行人员:\\"临江的反诈教育馆必须引入这种沉浸式技术,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要开发方言版。\\&q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