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
此外,上京、中都的凉贵元老多是老一辈凉人,不似皇子们受过正统儒学教育,有些甚至连汉话都不会讲,上朝时只讲凉语,对年轻一辈习汉俗、说汉话诸多不满;其子nV也不曾在太学受过教育,虽衣着服饰多用汉家绫罗绸缎,且如汉人纨绔一样养鸟儿耍蟋蟀、斗J养鱼,但实则是徒有其表,在思想语言上仍未受儒家文化影响。凉人平民更是未受汉话教育,于市井家中多说凉语,上了些年纪的更不可能一夜间学会汉话。是以,禁凉服禁凉语的汉化新政甫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锦绫院也成了众矢之的。上京、中都皆传言,北院王是为了迎合今上汉化新政,才在大凉腹地兴建一所锦绫院。虽然将南朝经济政治中心焚毁,迫使经济生产力北移,但终究是要摒弃凉人传统的游牧产业,转而发展农耕织造等汉人传统产业。更对南启废帝礼遇有加,特意让锦绫院第一匹锦供给废帝。如此强烈的汉化信号一出,从漠北到中都,凉人一时间惶惶无措,皆觉得汉化恐怕已是势在必行。
自古以来,权力中心的统治者偏Ai使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以别贵贱、序尊卑、严上下,便于巩固统治秩序、增强皇权。如斛律昭这般,已然接受了汉人文化的浸濡,却又瞧不起南朝人的软弱无能醉生梦Si,思想上已尊儒术,身T里却完完全全流着狼X的血……这冲突非但是他自身内在的,更延展至朝廷政治,既要在朝堂上调解夷夏之辨,又得在汉民和凉民之间求得平衡,既得以儒术教化凉民稳定统治,又得压制住汉民免得其骑在凉人头上。这其中的学问智慧,千百部《论语》也说不尽、道不完。
话说回黍离殿前。轶青心里打着鼓,慢慢脱下那件左衽圆领的棉袄,见那矮个子内侍一步步走上来,浑身如坠冰窖,不知如何是好。正不知所措间,殿内忽有人洪声高喝:“不得无礼!主子前几日不是才吩咐过?锦绫院的大人们都不必搜身。”
轶青看时,见是个年长些的内侍,一张国字脸,两鬓已经微白,一双三角眼熠熠JiNg光。她虽松一口气,却暗自纳闷那斛律昭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