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青显然不记得昨夜醉后说过什么,并且生怕自己言辞间流露了暧昧的意味。昭早看破这一点,也乐得让她误会着胡乱猜测,并没有打算澄清。适才与河间安抚使一番奏对,倒是让他记起了轶青昨晚关于“人与人主”、“国家为农庄”、“昏君明君”——尤其是最后“以民制君纪纲颠倒”——几番出格的言论。他有更紧要的事情得提醒她。
“青娘昨晚说话引经据典,还常用《通鉴》中记述,想是熟读过的。我且问你,《通鉴》以何事起笔?”
这话答非所问。轶青一愣,几乎立即就反应过来了:昨夜“不该说的话”她怕说了不止一件。她心往下一沉,已料到斛律昭要讲什么,y着头皮答道:“回北院王,《通鉴》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从魏、赵、韩三家分晋开始。”
昭的问话一出口,便已觉得怀中姑娘浑身一僵。她回话的时候又分外恭谨小心。他改用单手勒缰,另一手探入怀中,寻着青娘的手,安抚地缓缓摩挲。那双小手仍旧很冷。他把身板挺秀的小人儿往怀中搂紧了几分,大掌在她小细胳膊上来回游走,为她取暖,声音放的更柔,缓缓嗯了一声,问道:“温公书法为何由此而起,青娘可知?”
编着《通鉴》的学士身后追封温国公,因而又被称为司马温公。斛律昭这句“温公”便是指《通鉴》作者。虽然他掌上动作很柔,语气也不似责备,轶青毕竟心中忐忑,咬了咬唇,道:“回北院王,晋三卿魏斯、赵籍、韩虔窃晋之权,蔑其君、剖其国,王法本应诛之。威烈王不惟不诛之,反命之为诸侯,是崇奖J名犯分之贼臣也。依温公之意,周道之衰微因天子自坏礼法、自乱纪纲而更甚;三晋受天子命而为诸侯,反而使得其他诸侯无法奉礼法讨伐之。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通鉴》始于此,实是着意谨名分、正君道、明礼法、辨贵贱……定纪纲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