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n
\n
林业方面,柏庄村周边山岭种植了大量柏树、松树等树种,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提供了木材资源。村集体林场还发展了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和食用菌,增加了村民收入。柳溪河沿岸的湿地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为传统草编提供了优质原料。
\n
\n
畜牧业也是柏庄村的传统产业。村民素有养羊、养猪、养鸡的习惯,形成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村中特有的\\"山地黑猪\\"肉质鲜美,是制作传统腊肉和香肠的上好原料。近年来,一些养殖大户还引进了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n
\n
值得一提的是柏庄村的水资源。柳溪河不仅提供了灌溉水源,河中的沙石也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卧虎山上的\\"虎乳泉\\"水质清冽甘甜,富含矿物质,被村民视为\\"神水\\",常年取用此水泡茶做饭,相信有延年益寿之效。如今,这眼泉水已被开发为瓶装水,成为村庄的特色产品。
\n
\n
八、教育传统与文化传承
\n
\n
柏庄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之光。早在清朝中期,村中便设立了私塾,犹如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了村中子弟读书识字的道路。柏氏祠堂内,一块“义学田”碑犹如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族人捐田兴学的动人故事。这种耕读传家的风气,恰似春风化雨,滋润着柏庄村的每一寸土地,使得柏庄村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众多的读书人,彻底改变了普通农家子弟的命运。
\n
\n
民国时期,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村中崛起,国文、算术等课程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当时任教的柏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他的思想如同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他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犹如一位引路人,引领着学生们走向革命的道路。村中老人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虽生活如苦酒,但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