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李景笑着摇了摇头:“大明的未来所系不在科学院,而在国子监和各级学府,管子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新好快。只有这些学府办的好了,为大明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大明才能日渐强大。至于科学院,乃是国家给这些人才提供的研究之所。所以,你今后的工作重心就是狠抓教育。
那我们应该如何育人呢?首先当然是道德修养,一个人没有德是不行的,不管是做官还是做人,都要有德。但是道德这个东西不是说我读了几本圣贤书就说我有道德修养了,自古以来那些无德之人饱读圣贤之书的不知凡几。
所以,我认为道德修养最终还是要靠个人,我不建议学校整日教授那些四书五经,儒家的学说学生们理解就行。
然后我希望学校能够因材施教,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让他们学什么,你看看科学院里面那些人,哪个不是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了兴趣儿?正因为有兴趣他们才有创造力。”
黄道周听了默默点了点头。
李景对儒家学说尊重但并不推崇他是知道的,李景能把道德修养放在育人的首位,并且同意学校教授儒家学说,黄道周已经很满足了。
而对李景提倡的因材施教黄道周则极为赞同,黄道周虽是科举出身,但思想并不死板,黄道周不光是儒学大师,书法大家,他还‘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后一项如果不是兴趣所在,是不可能‘精’通的。
也正因为黄道周思想不死板,李景才将他提为礼部尚书,进入内阁。
但是黄道周是个学者型人才,他只适合研究学问,只适合教书育人,跟宋应星和孙元化一样,官场上的东西他是搞不明白的。
只是宋应星和孙元化跟黄道周又有不同,宋应星和孙元化搞的是实学,而且是亲自动手研究,宋应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或者是在矿山,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