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课似的,每天捧着一叠宣纸,到江后那里聆听高见。
她本以为这是一道很简单的连线题,左边7个姑娘,右边近百位王公贵族,只要人品不是太差,性格不是太恶劣,随便连一连就行了,哪晓得每次拿进去的方案,只一眼就被江后驳回。
这晚,李攸烨从御书房回来,又瞧见她一身睡前装束,坐在书案后边,托着腮冥思苦想。案上的蜡烛不是很亮,她就从灯座上拿了一盏,托到她旁边来,轻声问:“还不过吗?”
“嗯。”她无精打采地哼了一声,继续在宣纸上写写画画。
“之前的几次都是哪里不好?”
“旁边,自己看。”权洛颖懒得回答,拿笔一指桌子角上的一摞宣纸,心不在焉地说。李攸烨放下蜡烛拿过来,一张一张看过去,发现越是往下翻,用红笔画下的叉号越多。
而且江后还在每一张纸上挑出一个叉号,在后面写了一句批语:
第一张在是镇北将军冷勘家的千金与魏王二公子连线后,写下了“嫡庶有别”四个字。冷勘在武将中威信极高,他家的千金是正妻所生,而魏王二公子虽是宗室子弟,但到底是魏王的小妾所生,确实是嫡庶有别。
第二张是在靖北侯张仲良家千金和楚王长孙的连线后面,写了“有罅隙”三个字。靖北侯和楚王结怨是众所周知的事,他俩成为姻亲的可能性就跟玉瑞同犬牙讲和一样,根本不用考虑。
第三张是镇西将军姜家千金和赵王长孙的结合,江后给了“品貌不合”的批语。李攸烨记得姜家千金是西部出了名的美女加才女,而赵王长孙则形貌粗鄙,听说还极为好色,李攸烨觉得自家这位亲戚真配不上人家。
其余几张诸如此类的批语还有很多,都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就连关东侯的老母亲疼孙女如命,不愿孙女远嫁越国这种事,江后都想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