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首先她去跟皇姐商议这件事,按照长公主的说法,刚封妃不久就要封后,难免会惹朝臣非议,现在权洛颖根基未稳,不妨等到明年再筹备这件事。
李攸烨一想也对,多出来一年的时间,正好可以帮她慢慢建立威信。于是就把封后的事情推迟到了明年。可是她不急,那剩下的八位大臣当中有人却急了,因为几位千金已经到了出阁年纪,婚事拖不得了。他们本以为皇帝孝顺,即便对先皇后用情至深,有皇太后的赐婚诏书在,自己女儿就一定能够入宫当贵人。谁能料到,慈和宫的一场大火,顷刻间将一切化为乌有。他们岂能甘心。
李攸烨单独封权洛颖为妃,绝口不提她人的时候,他们已经心有芥蒂,只是不敢去李攸烨面前闹,就把高显给纠缠住不放,责备他保管遗诏不力,另外还限期要求他向皇帝表明确实有这么一道诏书。
谁料,这个老家伙不识抬举,竟然闭门谢客,公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后来干脆拍拍屁股辞官回乡了。八臣里头大半是武将,高显又是文臣之首,在玉瑞,文臣武将相互制衡已经是朝廷的惯例,而他这一举动被有心人理解成了文官势力见不得武将势力在后宫抬头。
八臣哪里能咽下这口气,找不着高显,他们就找高显那位在京中任职的长子高慎出气,以各种由头处处找茬、打压、刁难。令这位五品翰林学士的日子很不好过。
尽管他已经多次解释,诏书原本的确在家父手中,准备等合适的时机就发布。但是,因为太皇太后想在诏书上加几个名字,所以,临时就给要了回去,那场大火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但武将们根本不理会,性情火爆的平南侯石卫锋一天三本地参高慎,逐渐成为了这股势力的头。而玉瑞的文臣们也敏感地嗅到到了这股针对翰林学士的打压力量,开始奋起反击。
李攸烨烦透了这种文武相互倾轧的局面,两边各打一棒子,先把高慎迁到最南边的郡县任县令,又把石卫锋给调去了最北边燕地当守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