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略一沉吟,猜到多半是通传的环节有小人作祟,他也就不以为意,正襟落座,拿过刀就开始切。
\n
\n
《三国志》上说刘备在平原郡时,连刺客都能礼遇,搞得那刺客都不好意思下手了。如今看来,倒是有点可信。
\n
\n
刘备重新坐下后,也一边烤一边问:“听闻琅琊诸葛氏,前些年曾有一位君贡先生,名重青徐,被泰山郡守应劭引为丞僚,不知与少君如何称呼?”
\n
\n
诸葛瑾放下刀,朝北方拱拱手:“正是先考。”
\n
\n
刘备微微点头:“原来是君贡先生后人。不知今日前来,有何见教?”
\n
\n
诸葛瑾就把刚才跟关羽说过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n
\n
因为是第二次说,话术措辞也愈发纯熟。
\n
\n
刘备摸着嘴唇上的小胡子,若有所思地追问:“我虽纵袁术攻至淮阴,实则别有良图,先生何以妄断我军不该与袁术久持?”
\n
\n
诸葛瑾其实也拿不出太严密的论证,这种战略预判的车轱辘话,往往是正说反说都能讲出一番道理的。
\n
\n
但他已经知道张飞会被吕布偷家,所以能尽量往那个方向靠、从结果逆推。
\n
\n
于是他装模作样地分析道:
\n
\n
“自古相持之法,利于威德素著一方,而不利于根基不稳之人。将军虽号称坐拥徐州五郡,然得陶谦相授之前,不过为平原相,根基实在太浅。
\n
\n
将军至今能彻底掌控者,也不过下邳、彭城二郡,加上新近占领的广陵。其余琅琊臧霸、孙观,皆不听将军调遣。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