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为女性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值得一说的是,在宫廷娱乐上,邓绥也有开创性的举措。在她的授意之下,罗马的杂技被引入到了东汉。
公元 120 年,这一年,掸国怀着无比的敬意和友好,向邓太后进献了一位独特而神秘的人物——大秦幻人。这位来自罗马帝国的魔术师,拥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神奇技艺。
他能够自如地变化形态,口中喷火的场景犹如神话再现。还能自行肢解身体,其惊险程度令人心跳加速。更能巧妙地将牛身瞬间换成马头,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神奇能力。此外,他还擅长跳丸之术,一只手竟然能够同时抛接多达 10 丸球,其技艺之娴熟,动作之敏捷,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这位魔术师向邓太后表明,自己来自海西,而海西正是那遥远而强大的大秦(罗马帝国)。据他所述,从掸国西南的海路,能够通往大秦。这一信息无疑证明了这些大秦魔术师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经由掸国来到了华夏大地。
次年(121 年)的元会,乃是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庆典。邓太后特意让大秦幻人在庭中,进行表演,以展示这来自异域的奇妙技艺。当大秦幻人开始表演时,汉安帝与群臣,都被眼前的奇景所震撼,他们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极度的惊奇。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新奇的表演持欢迎态度。保守派的陈禅站了出来,表示强烈反对。他言辞激烈地声称:“帝王之庭,不宜设夷狄之技。”他的观点显然是陈旧且狭隘的,未能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价值。结果,邓绥太后以其睿智和开明,对陈禅的保守态度予以驳斥,并将其贬谪。
正因邓太后的支持和推动,这些外来的杂技技艺,逐渐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在四川、河南、山东等地,都发现了多达 29 例跳丸的画像。
其中,仅在四川的画像砖、石棺和摇钱树中,就发现了跳丸图像 16 例。而且,他们还将球和剑一同抛接,在当时被称为“跳丸飞剑”。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到了罗马幻人的启发。
不仅“跳丸飞剑”,就连“吐火”这一技艺也有了相关的发现。在成都出土的东汉《宴饮杂技》画像砖画面中,清晰地呈现了跳丸、跳瓶和巾舞等精彩表演。
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重要标志。在那个交通和信息传播相对困难的时代,大秦幻人的到来,以及他们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