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正当众人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时,一名弟子匆匆走进,手中紧握着一叠纸张。梅红桑接过一看,只见上面记载着“黄钟”、“大吕”、“太簇”等古老的音阶名称,以及一首名为《乐经·九歌》的古曲谱。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让梅红桑激动不已,他仿佛看到了华夏音乐文化复兴的曙光。
\n
\n
“快说,这曲谱从何而来?”梅红桑急切地问道。弟子回答道:“这是燕京学派丰怀瑾大师的学生从南海天堂岛传来的消息,说是在那里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古曲资料,特邀请您前去鉴赏。”
\n
\n
梅红桑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对燕京学派此举表示赞赏,认为这有助于促进国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但无论如何,这份古曲谱的出现,无疑是对他及江浙学派的一次巨大鼓舞。
\n
\n
于是,梅红桑决定亲自前往天堂岛一探究竟。他相信,只有亲眼见到那些古老的曲谱和乐器,才能真正感受到华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而这场由两大学派共同掀起的国学热潮,也必将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一股新的文化复兴浪潮。在那悠远而深邃的时光长廊中,隐藏着一篇惊世骇俗的古曲,其曲谱繁复至极,宛如星辰轨迹,令人望而生畏。即便是当世顶尖的乐师,面对着这繁复的乐谱,也只能窥见一斑,更遑论用现有的乐器去诠释其神韵。面对这份古老而神秘的遗产,梅红桑大师,这位江浙学派的领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渴望。他毅然决然地宣布:“即刻返航,我们江浙学派,是时候跨越江南的温婉,前往那传说中的南海天堂岛,探寻那未知的乐章。”
\n
\n
《乐经》,这部被誉为“四书六经”之一的古籍,传说中记载着自夏、商、周至春秋战国,跨越千年的乐理精髓与无数宫廷、民间、乃至祭祀的古老乐章。对于华夏传统音乐而言,这无疑是失而复得的瑰宝,是照亮未来道路的明灯。梅红桑深知,即便《乐经》仅为虚妄,仅凭那篇《九歌》,也足以让他不惜一切代价踏上这趟旅程。
\n
\n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