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如此身份下,我们不可否认其日益滋长的不臣之心,但仅凭桓温终其一生未曾反叛,“宿有此计”即为污蔑之言。当时权柄天下无二,口出狂言亦举世无双。实未曾做,有何患哉?倘使小心翼翼行于朝堂,战战兢兢柄国执政,那么,这样的人还是那个敢于亲冒矢石、披坚执锐的桓温吗?
形势使然,如此而已。
司马昱登基后,诏桓温依汉丞相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诸葛武侯还是很威风的)。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
这算是答谢,傀儡皇帝也是皇帝;也算是安抚,从此,司马昱生活在战战兢兢中。
前秦苻坚听闻桓温废立之事,很不以为然,“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十五年间,再倾国师。六十岁公举动如此,不能思愆免退,以谢百姓,方废君以自悦,将如四海何!”
柄国日久者,没有人愿意急流勇退。“如四海何”我不得知。但是,如果桓温拱手让出权柄,东晋朝廷的上上下下,一定要他好看。
四海依旧!
相比于文景和司马炎,桓温所做的,温婉也可人!
之后的事情就很老套了,为排除异己,桓温以谋反之罪诛庾、殷之族,“威势翕赫,侍中谢安见而遥拜。”
当然,简文帝司马昱也在桓温掌握之中,虽身为帝王,常惧被废,曾对郗超咏庾阐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虽然郗超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桓温不会再发生类似事变,但司马昱在位期间,唯拱默守道而已,不到两年即忧愤而死。
其实,桓温是想向司马昱阐明自己废立的本意的,并为之写过一篇讲辞,但是每一次的君臣相见,司马昱总是哭哭啼啼,泪流不止,桓温为之战战兢兢,一言不敢发。
一个真正想要篡权夺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