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纵观整个灭燕过程,前秦的战略层次极为分明,先取洛阳、荥阳以通漕运,然后攻上党,出潞川,下燕都邺城。至于杨安所率偏师,任务更是明了,掩护主力,牵制晋阳守军,使其不能南救上党,以便达成战略意图。
八月,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的慕容暐悔之不及,命令太傅慕容评率全国精兵四十万众,迎击秦军,并命令宜都王慕容桓领机动兵力一万,驻于沙亭(在今河北大名境),作为慕容评后继。
此时,错过了最佳防御时机的慕容暐欲哭无泪,大军出征后惶惶不自安,自我安慰式问计于朝臣,渴望得到一个类似于“秦军到此一游”的答案,然而大臣们的回答击碎了他最后的幻想:千里远来,焉能不战?
由于燕军防守薄弱,王猛不久即顺利攻克壶关,俘虏上党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皆望风而降,前燕举国震惊。之后,王猛亲临晋阳,九月十日,秦军攻克晋阳。
接连的胜利恐吓住了慕容评,其所率领的四十万大军进至潞川(今山西浊漳河)后即止步不前,企图利用潞川阻止秦军进攻。十月十日,王猛率军进逼潞川,与慕容评相持。
潞川之战,正式开始。
双方相持之初,慕容评以王猛“悬军远入,利在速战,议以持久制之”,坚守不肯出战。
在对方士气如虹之际,坚守不战未尝不是避敌锋芒之策。如司马懿对阵诸葛亮,正是用此方法多次迫使诸葛亮粮尽退兵。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十万效死之士,却只能换得六出祁山而无功。但是此时情况相异,王猛在第一次攻燕时,已经疏通漕运,可谓后顾无忧,完全耗得起。更何况前秦此次侵犯志在灭燕,慕容评除了战而胜之,别无选择。
手握四十万燕军精锐,一箭未发而和区区六万秦军相持,除了怯敌畏战,还能对慕容评如何评价?
两军相持过程中,正值生死关头,慕容评却丝毫不以国家存亡为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