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桓温是早已经励志北伐了的,为了实现可以见人的和不可以见人的远大志向,桓温并不介意亲冒矢石,以身犯险。
在西征成汉胜利之后,东晋确实拥有着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北伐良机,期间也组织了两次之多的北伐战争,然而领军北伐者,并不是桓温。
当时的北方局势极其混乱,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为争夺皇位,石虎的儿子们先后将屠刀挥向了自家兄弟,后赵陷入内乱之中。经过一系列血腥杀戮,冉闵胜出,建立汉人政权——冉魏。此后,中原汉人和内迁的胡族进行了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大血战,《灭汉檄》、《杀胡令》伴随着尸山血海沓至纷来。在此期间,冉闵曾以冉魏皇帝的名义向东晋发出进军中原的邀请。远在辽东的前燕也趁机南下,于352年消灭冉魏,逐鹿中原。
镇守荆州的桓温并没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闲情雅致,也决不愿意跳出功名利欲之外,在群雄逐鹿的乱世做一个悠闲的看客。“笑看风与云”的情操,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或愿意拥有。灭亡成汉后的几年时间里,桓温屡次上书朝廷要求北伐,并且积极部署兵力,全力备战。
然而,每次在他的北伐行将施行之际,却总有另一只友军举起北伐的大纛,率先出击,将桓温晾在一边。
已经获得了西征成汉的胜利,如果北伐再取得成功,桓温的威名不仅会响彻东晋的大街小巷,街角旮旯,甚至会在百姓的心中获得永生。司马家族是以军队起家谋权篡位而立国的,对于相似情况下的桓温,不得不防,不敢不防。那时景象,是司马家族的荣光,也是梦靥,并不愿意场景再现。功勋显赫的桓温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东晋世家大族和朝廷(当权者司马昱)极力压制。
349年,在桓温数次上书请求北伐之后,褚裒(chupou)率军北伐。
代陂一战,后赵军击败褚裒部将王龛并将其俘虏,北伐失败。投奔北伐军的晋朝遗民二十余万陷入绝境,孤立无援,被后赵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