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成汉君主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孟子的这句名言,自己作死,然后外患临之,死于敌手。
当时,东晋最主要的敌人并不是成汉,而是北方的后赵。在胡族铁骑的萧萧战马声中,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梦想被无情践踏,碾碎成尘。收复故土成了东晋君臣永恒的话题,也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对于东晋而言,后赵依然是不可战胜的存在。桓温的实力并不允许他北伐建功,内乱不止的成汉成为桓温立功受奖扩充实力实现荡平天下之志向的突破口,西征成汉也是他北伐中原的奠基之战。
桓温麾下的将校军官们起初并不赞成,守膏腴之地,拥娇妻美妾,享佳肴珍馐……。对于外出作战这种事,没有困难也是要制造困难的,更何况,那注定是一段生死未卜的旅程,胜固可喜,败则死无葬身之地。并不是每个人的脑海都激荡着和桓温同样的梦。
在桓温麾下众多将校军官中,只有江夏相袁乔认为西征成汉是完全有可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四:其一,和后赵相比,成汉实力较为弱小,应先易而后难,优先攻打;其二,李势残暴,上下离心,蜀地虽险峻,但战备不修,可一战而胜之;其三,川蜀之地,户口殷实,物产丰饶,且居长江上游,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拿下成汉可以壮大我方实力;其四,石虎不会轻举妄动,即使有意侵犯,沿江诸军也足以抵御,不必有后顾之忧。
袁乔的分析坚定了桓温西征的信心,346年十一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向东晋朝廷递交了西征成汉的奏疏之后,拜表辄行,任命袁乔为先锋,率领精兵万余西征成汉。桓温大军出发的时候,远在建康的中央政府尚未收到桓温西征的奏疏。
能坐而论道一整天的清谈大臣们不敢想象桓温是以何种胆量兴师西征的,只有万人的军队,千里远征,没有后援。川蜀地形艰险,后勤粮草无法保障;而且,北方石虎随时可能趁虚攻打荆州。桓温孤注一掷的打法让吃多了五石散的飘逸之士们浑身冒冷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