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的时间就攻进了成都,灭亡成汉。
第二,外部因素
由于桓温治理荆州期间,礼贤下士,收抚荆州民望,大批人才投入其麾下,原荆州庾氏旧部为代表的士族也归附于他,桓温西征的骨干皆为庾氏旧部,像司马无忌、袁乔等都是这个集团的人,这是桓温成事之本。
在军事策略上,桓温采用谋士袁乔建议,掩其不备,长途奔袭,集中优势兵力,绕过成汉主力,袭击成都。在晋军摧枯拉朽的攻击之下,成汉很快土崩瓦解。
桓温孤军深入,经过千里转战,一战破敌,灭亡了氐族李氏建立的成汉,俘获成汉皇帝李势。这样的胜利在东晋建国以来是空前的,大大振奋了东晋朝野的民心士气。
西征的胜利有着一定的偶然因素,如果不是前来迎战的昝坚和桓温走岔了道,如果不是本该鸣金的鼓吏敲响了战鼓……,桓温将遭到惨败。
尽管如此,桓温定谋伐汉的果断,对袁乔意见的及时采纳,在关键时刻的身先士卒和镇定精神,都充分展示了桓温的军事才能。但桓温赌博式的成功,为他以后的北伐失利埋下了伏笔,胜利使他忽视了这次行动中策略上的缺陷。
太多的偶然因素让我们相信成功的偶然,然而在桓温之前,东晋镇守荆州者多矣,一战而灭敌国者,只有桓温。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桓温为了达到突袭的目的,刻意避开了前来迎战的昝坚,并且在笮桥之战的生死存亡之际,桓温及时下令敲响战鼓,以激励全军士气…….。
身为主帅的桓温一定明白,以区区万人之兵力,孤军千里深入敌国腹地,一旦战败即意味着灭亡,哪里有退路可走。
灭成汉之后,桓温一方面“叙古今成败由才,存亡系才”,在蜀地收买人心;一方面以强硬手段斩杀叛乱将领。桓温的政策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