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内外交困之下,司马越下令进攻,死城、死地、还有满城的死人(饿死的),守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多留无益,还不如杀出去拼一条活路。
310年十一月,司马越率领十万大军向石勒发动了进攻,只是,才出洛阳没多远,走到项地(今河南沈丘),居然不走了,或许是累了,想歇歇脚?又或许,司马越认为对付入侵者最好的办法是以逸待劳?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稍读兵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仗,不是这么打的;兵,更不是这么带的。
若是真的进攻,就应当一鼓作气杀向石勒,战争的胜负,很多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股子悍勇之气。稍一懈怠,气泄三分!若是突围,更要快马加鞭,集中兵力打开一条缺口,并在最短时间内快速通过,以求逃出生天。
司马越和他的十万大军却在半道上,歇了!
司马越只是离开了洛阳,逃离了这个大泥潭,远离了是非之地。可是事实证明,远离了是非之地,并不代表就远离了是非。石勒的大军,就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刺向司马越的咽喉要害。
停下的司马越是短视的,手握十万人的生死,却在危急关头进退失据,坐以待毙,攻不成攻,守不成守,突围更不像突围,要干什么呢?没人知道。这个国家最后的有生力量就这样在他手里消磨着锐气,直到那最后时刻的来临。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311年,晋怀帝的年过得并不舒坦,洛阳城中除了饥民饿殍,几乎什么都没有,时局也愈发严峻。正月,名将苟晞被曹嶷战败,退守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二月,石勒占领许昌。
“我真的是皇帝吗?”晋怀帝不禁如此自问,如同木偶一般被他人操控,面对山河破碎的时局束手无策。唉,不如高贵乡公远矣!司马炽面对环立的司马越的眼线,连大声叹息的勇气都没有。
心中恨意滔天,晋怀帝亲手写下诏书,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