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当了皇帝的刘渊和大单于刘渊是不一样的。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既然当了皇帝,就意味着要和西晋王朝分庭抗礼了。自从收了石勒、王弥等特能打的将领,匈奴汉国可谓是捷报频传,胜利纷沓而至,形势一片大好。况且有了第一次南征的胜利,刘渊的心里有了底,灭晋的决心更加坚定,他的剑,直指洛阳。
309年8月,刘渊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南征,阵容很豪华,石勒为先锋,王弥为参谋,刘聪为主帅,刘曜为后继,领兵四万,目标洛阳。
放在十年前,四万军队,还不够中原王朝军队塞牙缝的,哪怕他们都是骑兵,最精锐的骑兵。但是,八王之乱后的中国,疲弱不堪,甚至奄奄一息,像一峰就要瘦死的骆驼,不一定比马大!
司马越派去抵抗的将领施融和曹超一战即败,刘聪克屯留和长子,上党太守庞淳献壶关投降,刘聪一胜。
司马越再派平北将军曹武、将军宋抽、彭默等人迎战,晋军大败,匈奴汉军迅速到达宜阳,刘聪再胜。
平昌公司马模派将军淳于定、吕毅等率军从长安讨伐刘聪,在宜阳展开决战,淳于定等大败,刘聪三胜。
三胜之后的刘聪很骄傲,泱泱大晋国,也不过如此,没有谁能阻挡我匈奴铁骑。洛阳,就在眼前。
在这里想起那个七战七捷的大将军来。比起三胜之后就目空一切的刘聪,他是不是要强上很多?
真正优秀的将领从不会在战场上滋生骄傲,在他的心里没有过去的功劳簿,有的只是如何去打赢下一场战斗的胜利,为此而费尽心机。指挥打仗就像是战士们练习打枪,打得多了自然谁都能打得准,没多少好炫耀。真正的差别在于人的心,如何始终保持那份为将者该有的平和与稳定,在可以打赢的战斗中胜的干净利落,在无法战胜的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的消耗敌人,保存自己。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