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
建立一个国家从来不是简简单单扯张旗子造造反就可以的,千秋霸业,百战成功,大王旗一旦展开,即使坐着不动,也会有好多的箭矢射过来,毫不留情。建邦立国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
庞大的晋帝国并不是所有人都沉迷在争权夺利的内乱当中,或者说,刘渊的行动让某些人从浑浑噩噩的内斗中惊醒。东赢公、并州刺史司马腾面对着发生在身边的叛乱,迅速行动起来,派军队前去征讨。
刘渊迎来了他立国后的第一场大战。
双方战于大陵(山西文水),过程就不再细说了。一个是劲卒精骑,怀揣着复国理想;一个是疲兵弱旅,刚撤下内斗的战场。
结果不言而喻,大胜。
哀兵不一定必胜,但疲兵一定是必败的。家里打着仗呢,不知道父老乡亲是否正遭受战火的荼毒。只有打过仗的人最明白战争,士兵们即使身体不累,心却累的慌。
打了败仗的司马腾跑了,带着他的金银珠宝、娇妻美妾和残兵败将跑到了冀州(一路上还抢了不少),可带不走的,却都拱手相送。刘渊乘胜进军,派遣建武将军刘曜(他侄子,前赵的建立者)接连攻下上党、太原、西河各郡县。
刘渊立国的局面就此一战彻底打开。
大陵之战后的第二年,跑了的司马腾又重新杀了回来。反扑是疯狂地,但结局却是悲惨的。在强大的匈奴骑兵面前,司马腾的反击除了让刘渊收获更多的胜利和威望外,没有为他带来任何的实际效果。
一胜如果算是侥幸,再胜就有它的必然。侥幸让众人侧目,必然却足以让英雄俯首。经过和司马腾的对决,刘渊的名头算是海了去了,他亲帅大军进攻壶关(今山西壶关),目标直指中原腹地。
造反这种事,有人挑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