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青云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解释道:“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水更多地吸收天阳之气,从而减少水本身的阴寒之性。不过呢,关于它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机制,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叶青云继续说道:“根据现代的一些研究成果,人们对于甘澜水的制作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水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水分子簇的结构大小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使得水分子更容易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相结合,并顺利进入细胞内部。一旦进入细胞,它们就能参与到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活动中,从而提高了水的生物学利用率,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
叶青云顿了一下,接着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甘澜水的制作方法是以物理方式使水中含有大量细小的溶解氧,甚至使其达到饱和状态。这样一来,在中药煎煮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能够促进药材的氧化分解,使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
最后,叶青云提到:“另外,也有人根据《灵枢·邪客》中‘以流水千里以外者’的描述进行推测,认为长流水中的亚硝酸盐和细菌含量相对较低,而长期静止不动的存放水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则较高。”
“对啦,叶院长,我在阅读《伤寒论》时,注意到其中有许多不同的溶媒,除了甘澜水,还有麻沸汤、沸汤、热汤、潦水、泉水、清浆水等等。这些溶媒在中医理论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用途,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功效。”李星竹插嘴。
“首先来说说‘沸汤’吧,根据《荀子·议兵》中的记载:‘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这里的‘沸’指的是滚烫的液体。而在《论语·季氏》中也提到:‘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里的‘汤’则是指热水、沸水。所以,从这些文献中可以推断出,‘沸汤’实际上就是指沸水。”
“医圣张仲景认为,‘沸汤’、‘麻沸汤’和‘热汤’这三者指的是多次煮沸的水。这种水具有气薄、性温、味甘的特点。气薄意味着它的能量比较温和,不会过于浓烈;性温则表示它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可以起到温通的作用;味甘说明它的味道甘甜,相对来说比较平和。”
“麻沸汤在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方中的应用方式颇为独特。这两方的原文都明确提到:“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这意味着在使用这两首方剂时,对于大黄、黄芩、黄连等药物的处理并非采用常规的煎煮方法,而是用煮沸的水浸泡这些药物一小会儿,然后迅速过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