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明白就好。”老人放下茶碗,瓷底与木桌相碰发出轻响,“就像炖老母鸡,急火容易焦,文火才能熬出真滋味。”
周洛汐突然从里屋跑出来,手里举着刚写好的春联,墨迹未干的“福”字歪歪扭扭。
“太爷爷,我写的!”她献宝似的展开红纸,“爸爸说过年要贴在大门上!”刘老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颤巍巍接过春联:“好!好!囡囡这字比爷爷当年在战场上写的战报还漂亮!”
屋内气氛一松,刘国正却没忘记方才的话题。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笔批注:“爸,这是我整理的京城民生领域现状。”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缓慢,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推了推眼镜,“不过其中牵扯到几个老牌家族的利益,比如西城的孙家,名下握着大量学区房资源。”
周志高凑近细看,目光落在“学区房黑市交易”一行字上,眉头立刻皱成川字。
在阳市时,他大刀阔斧整顿过房地产市场,但京城的水显然更深。
他想起在私人俱乐部听到的传闻,孙家老爷子曾是某部委的一把手,门生故吏遍布半个官场。
“看来第一步得从摸清利益链条入手。”他手指敲着文件,“不能打草惊蛇。”
刘晓雅突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翻出一段视频。
画面中,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在寒风中排队,周围挂着“名校入学资格拍卖”的横幅。
“这是我托朋友拍到的。”她语气沉重,“现在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倾家荡产买‘学区房’,结果住的却是年久失修的危房。”
刘老猛地一拍桌子,茶碗里的水溅了出来:“胡闹!教育是立国之本,岂能沦为某些人敛财的工具!”
他急促地咳嗽几声,周洛汐赶紧跑过去给他顺气。
老人缓过气后,眼神愈发坚定:“这件事我来牵头,下周的老干部茶话会,我倒要听听,那些老家伙怎么解释!”
当天深夜,周志高在书房查阅资料。
台灯下,摊着厚厚的京城行政区划图,他用红笔在西城区画了个圈,又在旁边标注“孙家”二字。
这时,刘晓雅端着热牛奶走进来:“还不睡?囡囡刚才说梦话,都在念叨要给太爷爷堆雪人。”
周志高接过牛奶,却没喝,目光依然盯着地图:“晓雅,你说我们要不要先从基层入手?比如社区工作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