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瞧着,只见纸上写着:维天佑壬戌年,值岁首,高姓族人,虔备香烛财帛,三牲素果……
\n
\n
原本在各自屋里的族长子、次子和另外几个孙儿听到这边动静,也都到堂屋来。
\n
\n
长子边看边称赞:“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啊,字写得好,跟乡里的陈秀才比也不差。”
\n
\n
老族长微微点头,字的确不错。
\n
\n
他虽不是读书人,却也认得字。这孩子不仅字写得好,祭文写得也不错。
\n
\n
既有祖上发家惠及子孙,也有子孙继承先人遗风,感念祖宗恩德,还写到族人同心同德,振兴宗族等,面面俱到,句句感人肺腑。特别“宗族盛衰,匹夫有责”一句,很得他心。
\n
\n
高昭将祭文写完,落笔,轻轻吹干纸上的墨递给老族长。
\n
\n
老族长又从头读了一遍,满意地直点头,面上露出笑容,“我看不比去年陈秀才写的差什么。”然后又问三个儿子的意思。
\n
\n
三个儿子也都觉得可以,为了保险些,长子建议:“饭后叫村上几位叔伯过来一起商议,若是可以,咱们也不用请陈秀才写了,本家人写的总比外人写的强。陈秀才又是个难伺候的,昨个还因为祭文的事故意拿捏何家,最后闹翻了脸。”
\n
\n
老族长听这话,点了点头。石头乡秀才不多,要么在外求学,要么就搬去了县城,在乡里的也就一个陈秀才,可不就能拿大。
\n
\n
高昭听高明春这话,忙问:“大伯说的何家是哪个村的?”
\n
\n
他这一问,高明春当即明白他的意思。祭祖的祭文他能写这么好,祭母祭文他更加感同身受,写出来只好不差。心中也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