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混入清水,无sE无形,在白纸上书写后晾g,再用火烤炙,字迹就会显现出来。此时却顾不得那字是如何写上去的,又是如何显现出来的:二人一行行往下看,见怪字写的都是一问一答,字里行间全是关乎南朝防御的军机秘要……北朝都知道些什么,哪些信息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南朝该如何调整防备,一览无余,甚至北朝军队规模部署也可窥其一二。
轶青脑中“轰”的一声,握着平之手腕的手痉挛般一抖,那笺纸的一角沾上火星燃了起来。平之惊呼,顾不上烫伤,以掌把火扑灭。
二人久久无语,屋中一片Si寂。轶青跌坐回一旁椅子里,过了半晌喃喃道:“还不若适才给烧掉的好……”平之却捋着烧掉的那纸角,急道:“怎可这样说?这是家国大事!这等机要,若送予杭州……”
南启新帝于杭州登基的消息几日前方传来。轶青沉Y道:“如何送得出去?私逃是Si罪,没有令牌连中都城都出不了。去送信与去送Si无异。你我怎能平白叫人去送Si?”平之冷着脸道:“不必旁人前往,我自去便了。”轶青急道:“你要我眼睁睁看你去送Si?”平之一对铜铃眼圆睁,前所未有地义正辞严,道:“你胆小怕事,我却不怕。岂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轶青年幼时好歹被父亲拘着读过几本书,不想此时派上了用场。她一把扯住平之窄袖,道:“平哥!你好糊涂!你只知这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却不知其后一句:国家兴亡,其君其臣r0U食者谋之!”
平之蹙眉望着她,不解道:“国家,与天下,何异?”注:以下这段亡国与亡天下之辨出自明末顾炎武《日知录》,亡国说的本是满清亡明。文中将要展开的辩论未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只是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阐述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相互博弈,希望读者自己得出结论。下面这段我本来用文言文写的,为了读者看的方便明白,改成了半文半白,读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