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宗羲顾炎武还厉害,那两个人说的什么‘天下为主,君为客’,又是什么‘众治’,虽然从道理上颇有冲击力,然而除了那些读书识字的人,有几个人看得懂?纵然认得字,又有几个人愿意看?然而这《十二钗》便不同了,起初只是识字的人在看,到如今给编成了鼓书,各处传唱,我敢说还能谱了曲子唱戏,这样子深闺市井便全都演说到了,大家还都爱看爱听,这传播的就特别广,如同晚雨暮风,潇潇而下,无声地浸润着,他没写完还好点,若是真的写完了,可更麻烦。
虽然是小说家言,可是却不可等闲视之,帝辛为什么背了这样的骂名?微子启、比干一班人,都是王族叛逆,居然成了‘殷三仁’,街头巷尾流传,要说都是读了《尚书》,那也不太容易,多是从《封神演义》里面来的,帝辛真正给钉在暴君榜上,乃是在《封神榜》出来之后。
小说评书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大家也爱听,所以那些忠孝节义的书,才很是鼓励传唱,每当发生国丧,别的弹唱之类都给禁了,唯独评书照样说,就是这个道理。”
褚绣春说了一声:“原来如此。”
弘历见他面上有些惘然,便搭着他的胳膊笑道:“却也没什么,那些书纵然不让在市面上流传,我们关起门来还是照样看,只要不流出去便好。哦,对了,皇族之中可知还有谁抄了这本书?”
褚绣春想了想:“和亲王总归是有的。”
弘历噗嗤一笑:“他啊,做什么都不奇怪的。”
倒是有些像书中的宝玉,但凡有什么荒唐事,都让他去应付。
除了弘昼,肯定还有别人。
褚绣春:确实,还有这一代的怡亲王弘晓,曾经与曹芹溪关系很密切的,但凡有新改的本子,都是他家先抄,不过他家的《怡府书目》却并没有开列这一部书。
过了一会儿,弘历又说道:“当年皇阿玛抄了曹頫的家,如今曹家的后人凭着这一本书,却挖了我八旗子弟的心,可也是厉害。”
满洲铁骑确实踏破了关中山河,然而这一群异族征服者对于汉人的文化,却也是如醉如痴,简直是一头就扎了进去,汉人的大才子袁枚就曾经说过,“近日满洲风雅,远胜汉人”,因为经济状况相当程度上比较有保障,普通的满人多能吟几句汉诗,“虽司军旅,无不能诗”,其中尤其皎皎如同明月一般的人,便是纳兰性德,才情极高,写出来的词,连汉人都佩服的,到这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西林太清,否则更是让人不知该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