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百姓生计的关心,范氏亦是全力支持。她时常随着丈夫走访邻里,将家中的衣物、食物分发给贫苦之人。有一年大旱,范氏与辛弃疾一同在庭院中设坛祈雨,她虔诚的模样,令辛弃疾动容。待雨水降下,她又与村民们一同欢庆,那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瓢泉的上空。
但在静谧的夜晚,辛弃疾独处书房,望着墙上的宝剑,仍会不时长吁短叹。范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她会在此时端来一杯热茶,坐在辛弃疾身旁,轻轻握住他的手。“夫君,你心怀天下,此志可嘉。然当下时光,你我相伴亦为珍贵。且宽心些,或许转机就在不远。”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似能抚平辛弃疾内心的焦躁。
有一回,辛弃疾旧疾复发,卧床不起。范氏日夜守在床边,悉心照料。她亲自煎药喂水,为他擦拭身体,眼中满是忧虑与关切。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辛弃疾渐渐康复。病愈后的辛弃疾对范氏更是充满感激与爱意,他为范氏写下一首小词:“卿似春风柔绕指,伴吾幽梦度流年。瓢泉岁月情无限,共话桑麻心亦甜。”
岁月悠悠,他们在瓢泉的日子就这样缓缓流淌。虽有报国无门的愁闷,却也有着夫妻间的情深意笃。范氏用她的温柔、坚韧与爱意,陪伴着辛弃疾度过了这漫长的闲居岁月,成为他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与最温暖的港湾。
辛弃疾以 64 岁的高龄再度出山,奔赴镇江抗金前线。他的双鬓早已斑白,身躯也不复往昔的矫健,但那双眼眸中燃烧的炽热火焰,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浓烈。
初到镇江,辛弃疾便马不停蹄地投身于军事筹备之中。他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望着那曾经被金兵铁蹄践踏过的江北大地,心中五味杂陈。滔滔江水奔腾东去,似在诉说着无尽的沧桑往事。江风呼啸而过,吹起他的白发与衣袂,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孙权在此建都时的雄图霸业,又似乎听到了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赫赫战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挥笔写下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是对往昔英雄的缅怀,更是对当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痛心疾首与对北伐大业的殷切期盼。
在军营里,辛弃疾亲自勘察地形,绘制军事地图,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日夜操练士兵。他向年轻的将领们讲述着自己年轻时在北方战场上与金兵浴血奋战的经历,传授他们排兵布阵的策略和克敌制胜的技巧。“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他深知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