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下面那些小盐商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这会儿改制,不会引起什么反弹。何况,徒景年打算对盐票进行限量供应,却是不希望再出现那种大盐商了,省得这些人欺行霸市,抬高官盐的盐价,从而给私盐更多的生存空间。
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上任自然也要来一回,徒景年这第一把火烧在了盐政上,顿时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风波。
☆、第105章
过了几天,徒景年便将整改盐政的事情说了,他直接拿了之前江南盐政的乱局做引子,说到盐商上下勾结,横行不法,哄抬盐价,私底下却是自己贩卖私盐的问题,下面的人只说这样打击盐商便是,徒景年却直接道,商人天生逐利,贪婪成性,杀了一批还有一批,而在这过程中,总不能叫老百姓总是买不上便宜的官盐,不得不买私盐,还不如釜底抽薪,直接绝了这些盐商的心思。
徒景年直接将自己弄出来的盐政章程说了一遍,无非就是不限定购买资格,有钱就能买盐票,另外,就是盐票限量出售,不许超出上限。盐票是按照各地盐场的产盐量印刷的,一式三份,盐场保留一份,盐政衙门保留一份,然后盐商拿一份,盐商拿着盐票去相对应的盐场,只要盐票对得上,就能支盐,这样,盐票售出的时候,盐税自然就已经收回来了。而且,小盐商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肯定也不会故意哄抬盐价,盐价低了,也就没人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贩卖私盐,这样,盐业自然就稳定下来了。
盐政上的事情一说,徒景年又顺势说了,打算改煮盐为晒盐的事情,不过因为不知道具体产量如何,因此,在天津塘沽试行,原本的那些灶户转为盐户,专门打理盐田,精制细盐,徒景年琢磨着以后让盐也成为工业化的产品,开发一系列的周边产品,这些盐户自然就是最早的盐业工人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徒景年当年又不是搞日化的,也不记得有多少类似的工业产品,只得叫人自己摸索着罢了。
徒景年将事情一说,虽说朝堂上颇有一些在盐政上得了好处的人,但是,钱虽然重要,命更加重要,那些之前富可敌国的大盐商这会儿尸骨未寒,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触了新帝的眉头。何况,这事就算是说到上皇那里,也是他们没理,上皇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