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了很久才知道,承庆帝直接将肥皂作坊变成了锦衣卫通政司的据点,一方面为锦衣卫通政司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财政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情报的搜集,起码因为招收的都是各地失去了土地之类的贫苦百姓,过来批发肥皂的又有不少走街串巷的货郎,对各地土地兼并还有当地一些权贵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过这会儿,徒景年已经在开发这些快速消费品上得到了乐趣,陆陆续续弄出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日用品,这些其实说白了,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好多才一推出,就有了仿制品,比如说牙刷牙膏什么的,倒是手纸,卖得很好,因为卖得很便宜,看着也非常干净,一般的人家根本降不下成本来,一些出身贫苦的读书人,甚至有直接拿着手纸回去练字的。
最主要的是,徒景年直接叫人弄出了一套铜活字出来,又采用了水力实现大批量印刷,一下子将书本的成本给降低了。反正徒景年已经打算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实现初步的工业化,将社会转型成资本主义社会了,那么,垄断知识就变得没有太多意义了,老百姓的识字率越高,更容易转化成合格的工人,反正,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通过科举的,而且,对老百姓开放的书,最好是各种工具书才行,初步的科学知识也得普及开来,这可是大工程。
哪怕打了承庆帝的名义,徒景年搞出来的水力活字印刷也直接让他在士林中威望大增,读书人就喜欢这种事情,就像是蔡伦,若不是他造了纸,那他不过是个奸佞宦官而已,可是他改良了造纸工艺之后,在史书上名声就很光鲜了。
徒景年对此显然有些迟钝,他在朝堂上的表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听少说,他希望能够将大晋带到资本主义社会,却并不影响他想要做皇帝的愿望。大晋朝一直在加强中央集权,徒景年显然不可能在这个时代搞什么民主,君主立宪之类的玩意,何况,这关系到他的自身利益,这会儿皇室权威正盛,他享受到了皇权带来的便利,如何会在这个时候,遵从臣子的意思,搞什么圣天子垂拱而治,将权力转而推到臣子身上呢?谁也不想只当个架空的吉祥物啊!
因此,徒景年的做法却是正好,对大臣不如何拉拢,不急于参与国事,虽说在很多人看来,太子有的时候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但是在承庆帝看来,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