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有短板自然不好,可也总比各项皆平平、没有优势要好。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想要一蹴而就,毕竟不现实。在无法消除所有短板的情况下,倒不如剑走偏锋,让优势更为明显,以此来掩盖己身的劣势。
没有卓越的海上作战能力,华国在这方面或许会比较吃亏,但强悍的陆地作战能力能够保证华国的土地不再被那些远道而来的侵略者们所侵吞。空中战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海上战力的不足引起的防御漏洞。等过了这段动荡期,再大力网罗人才,补足不足之处。
这是顾舒晗的建议,秦老在思考过后,也接受了这个建议。
无论主观意愿如何,总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他们短期内没有跨海作战的意图,将陆地力量发展好,再将沿海一带增设炮台,沿海战略要地增加装甲车数量,自保已是足够了。
至于空中火力,顾舒晗只是提了一提,秦老也没太放在心上,毕竟还是没影的事儿,他不能对此抱太多的期望。
华国政府虽然成功地歼灭了德国驻华军队,但在与协约国的交涉上,并不顺利。
协约国同意承认华国政府作为他们的盟友而不是协从者,并答应让韩江时期派出的近十万民众回国,但他们要求华国出兵欧洲,与他们一同抗德。
“【我们的盟友有义务为了我们的战争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人,武器以及战略物资。】”
华国在远东地区对德国势力实施打击的功劳被忽略了。欧洲精明的政治家们只关心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在这一场持久战中,参战的欧洲国家损失惨重,不少贵族死于战场,有不少显赫的姓氏自此断绝,越打,便越感后劲不足。如果能有国家为他们分担一下他们的压力,他们自然求之不得。
狡猾的美国人虽然参战了,但作为盟友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却指挥不动他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请求他们的帮助。欧洲人无法控制美国这个盟友,但相对弱小的华国就不一样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