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太确定胥缙是否会把遇袭的事怀疑到自己身上。
只是胥缙如今兵权在握,实在难以像之前那样随意拿捏。
很多事情,都要从长计议了……
“陛下,老臣此次前来是为了今年的岁试,陛下下诏令各个郡县推荐贤良方正之人参加每年郎官署举行的岁试。臣认为不妥。”
“不知丞相有何高见?”
“郡县推荐之人品德能力如何尚不得而知,却能和任中已有实绩的郎官同时参试,岂不是对众郎官不公?”
“这点丞相不用忧心,我已经着人详细制定了选拔要求,郡县所荐之人需得品行端正,符合孝廉之德,且有能有才,经过考核之后顺利任职一年方作数,如果郡县所荐之人不合格,举荐者有惩。”
“郎官此前皆为功勋大臣举荐的优秀后裔,若是因此没了擢升机会,岂不令人寒心?”
“既为功勋之后,理应才智过人,又岂会因为多出几个区区竞争者而落败?”
郑鹤眼看胥缙心意已决、咄咄逼人的态势深知已经没办法改变天子心意,只能退而求其次,“既然如此,考官人选想必陛下也有计较了?”
胥缙直面郑鹤,缓缓说出了几个名字。
岁试一事上,胥缙可以说完全占据了主动,朝中虽然反对之声不少,可此时胥缙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不少朝臣开始近天子、远丞相,而且天子这么做虽然动了功勋之臣的利益,但对于普通朝臣推荐有才之人是极为有利的,因此,虽然大家知道这不过是为了替天子培养亲信,也都愿意尝试。
随着新一轮的岁试结果落地,丞相和天子的政权之争日渐趋于白热化,天子提拔了不少之前没有进入过权力中心的有能之士,在各个领域都渐渐有了能信任的人。
\n\n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