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天,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与工人的欢呼雀跃,发动机——这一拖拉机的核心部件终于成功问世。
寸云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只是默默地凝视着那崭新的发动机,心中五味杂陈,却并未发火。
他深知,在这背后,德国的工程师们不辞辛劳地日夜指导,本地的工人们也在竭尽全力地学习与实践。
面对底子薄弱的现状,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然是殊为不易的壮举。
第十五天,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第一辆拖拉机正式开始拼装。
每一个零件都像是一位忠诚的战士,在工人们的手中精准就位,最终组合成了一台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拖拉机。
它静静地停放在那里,散发着金属特有的光泽,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河内拖拉机厂的崛起与坚韧。
自此之后,随着工人技术的日益娴熟与生产流程的不断优化,制造的速度如同火箭般蹿升,相比之前快上了数倍。
如今,五天造出一辆拖拉机已然不是问题,而且这一速度还在稳定而持续地提升。
据专家预测,这条生产线的理论极限便是一天能够生产十辆拖拉机。
不仅如此,工厂内还有三条生产线正在加紧组装。
“终于制造出拖拉机了,这才只是难度最低的工业,若是生产难度最高的工业产品——坦克那岂不是完蛋了。”孟烦了收到电报,不禁摇摇头,脸上满是忧虑与怀疑。
他深知工业制造的复杂性与艰难性,拖拉机的生产已然如此不易,坦克那精密且高要求的构造对于当前的工业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