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侍卫即便再多,但百密有一疏,宋应星觉得他们作为制造总局的理事,也应当尽可能的想想办法。
\n
\n
毕竟大明能有如今的局面,全是张世康在勉力维持,倘若张世康发生意外,他们不敢想接下来大明的局势能否继续稳中向好。
\n
\n
于是几个老头就开始琢磨,张世康武艺稀松拉胯,能保护自己的兵器,自然只能在火器上着手想办法。
\n
\n
遂发枪虽然准头和威力都不错,但实在是太过细长,不仅携带不便,且太过显眼,他们估摸着张世康也不会同意天天背着一杆长枪。
\n
\n
于是毕懋康和王徵一商量,便提出可以想办法将遂发枪做的尽可能的短,于是经过两人几个月的研制,便诞生了手里的这把短铳。
\n
\n
王徵也紧接着道:
\n
\n
“这支短枪的枪管和其他金属部件,皆由性能更好的铜来打造,木质结构则由上等的红木所制。
\n
\n
为了使枪体尽可能的短小,老朽与毕老商议,决定放弃一部分的射程和精度,将枪管极大的缩短,载药量和弹丸重量,也都有相应缩短。
\n
\n
老朽以为,即使射程和精度不如长管遂发枪,但近距离的杀伤力还是够用的,且公爷有枪在手,威慑力才是最重要的。”
\n
\n
张世康一边点头一边掂量了一下枪体的重量,约莫有个四五斤的样子。
\n
\n
其长度自然是比后世的手枪要长些,但无论是别在腰间,还是别在腿部外侧,都是可以的。
\n
\n
不得不说,他很喜欢这把短枪。
\n
\n
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