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眼红,后来估计都习惯了,最后只剩下了羡慕和仰望。况且,这夫妻俩即便是富了,行事也不张扬,更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多收了三斗麦子就眼睛长在头顶,动辄看不起别人。他们见了人,仍像从前一样该咋招呼咋招呼。村里谁家真有了困难,张口借钱,只要数目不太让人为难,他们也会借。当然那些有心借钱不还的人就算了。有原则有道义能硬气也会心软,这是村民们对陆国华的评价。
俗话说,这男人有了钱,腰杆子就会硬许多。陆国华这几年赚了钱也长了不少见识,说话行事更加沉稳有度。大家伙有了什么难解的事愈发喜欢跟他商量。年老的觉得他靠谱有能耐,年轻的也服他,既有本事也讲道理,不会像村里有些长辈那样,跟他们说话有代沟。
因此,陆国华在工作之余,还时不时地充当调解员。
“国华,我家那小子不听话,倔得跟头牛似的,你帮我开导开导。”
陆国华不好拒绝,只好试着去说说,有时能说通,有时说不通,不过,还是说通的居多。不过,遇到长辈不合理的要求,他也会反过来帮年轻人说话,劝劝长辈。到了后面,不光是年长的找他,年轻人也主动找他:“叔,我爹这人老古董,怎么说都说不通,您跟他好好唠唠,我去给你们买点好酒回来。”
郁春玲这边情形也差不多。
“他婶子,你帮我说我家那闺女,给她说个对象,她还不愿意。”
……
夫妻两人时常对视一笑,调侃道:“咱俩都成了专门的调解员了,还是不发工资的那种。”
可以说,两人分担了村长和村长老婆的一部分工作。这弄得村长十分不痛快,不过,他可不敢说什么。因为陆国华现在不光是天南村,还是整个镇上的纳税大户,而且还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很多农户的辣椒蔬菜都卖给他家,另外还解决了村子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为这,村长已经连续几次受到乡里和县里的表彰。让村长庆幸的是,陆国华这人没啥野心,虽然他让他感到不舒服,但好在没有威胁到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