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脉的脉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它既像是深沉而下伏,又似乎有些潜伏隐匿。其脉搏充实有力,脉形宽大且较长,同时还带有轻微的弦意。这一特点在《脉经》中有详细记载。
\n
\n
古代名医扁鹊曾指出,当出现牢而长的脉象时,通常与肝脏有关。而张仲景则认为,寒冷会导致脉象变得牢坚,给人一种坚固结实的感觉。沈氏进一步解释说,牢脉的位置常常处于深沉和下伏之间,其实大、弦长才是牢脉的本体特征。然而,《脉诀》对于牢脉的形状并没有明确描述,只是简单地提到“寻之则无,按之则有”,并且称这种脉象进入皮肤后难以辨别气息。甚至将牢脉视为死脉,这些说法实在是过于轻率和错误了。
\n
\n
从脉象的相似性来看,弦长实大的脉象表现得非常坚实稳固,就如同牢脉一般。而且,牢脉的位置通常位于深沉和下伏之处。需要注意的是,革脉虽然也具有芤弦的特点,但它是自浮起的;而革脉空虚不实,牢脉则坚实有力,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应当仔细分辨查看。
\n
\n
在疾病诊断方面,牢脉主要预示着寒实之类的病症。当体内寒气凝滞时,脉象便会显得牢坚。如果腹部受寒引起心腹冷痛,或者肝气过盛克制脾脏等情况发生时,都可能出现牢脉。此外,疝气、症瘕等疾病也往往伴随着牢脉的出现。不过,如果是因为失血或阴虚导致的病症,那么见到牢脉则是不适宜的,因为此时应该是沉细的脉象更为合适。若原本虚弱的病症却出现了坚实的牢脉,那就意味着病情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很可能预后不良。
\n
\n
至于《脉诀》中所提及的骨间疼痛以及气居于表的观点,还有池氏所谓的肾传于脾之说,都是没有根据、荒谬虚妄的言论,不足为信。
\n
\n
濡脉:脉象极其柔软而浮,细微得如同丝绸在水中漂浮。用轻柔的手法触摸才能感觉到。按压时则感觉不到脉象的存在。正如《脉经》所描述的那样,如同水上的浮沤一般。
\n
\n
丝绸漂浮在水中,用较重的手法按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