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薄弱,其虚弱之状便可知晓。”
\n
\n
然而,《脉诀》中提到:“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则言:“其脉象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则认为:“散大而耎,皆是散脉,而非虚脉。”
\n
\n
在体状相类诗中,虚脉被描述为举之迟大按之松,脉象无边无涯,类似于谷空之状。切勿将芤虚视为一类,因为芤脉来势浮大,似慈葱般。虚脉浮大而迟,按压时无力,而芤脉则是浮大按压中空。芤脉主脱血,虚脉主血虚。浮散二脉则见于浮脉之中。
\n
\n
在主病诗中,虚脉所主之病包括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此外,血不荣心则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n
\n
正如经文中所说:“血虚脉虚。”气来虚微则为不及,病在内。若久病后脉象仍虚者,往往预示着病情不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n
\n
实脉:脉象无论在浮取还是沉取时都能明显感觉到,脉象大而长,略带弦象,手指按下去有坚实有力的感觉,就像绳索一样紧绷着。
\n
\n
愊愊,形容脉象坚实有力的样子。
\n
\n
《脉诀》中说:“如绳应指来”,这其实是紧脉,而非实脉。
\n
\n
【体状诗】
\n
\n
脉象在浮取和沉取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大而长,手指按下去坚实有力,没有虚弱的感觉。这种脉象通常是由于体内三焦蕴热,形成了壮火,需要通过通肠发汗等方法来调理,才能恢复健康。
\n
\n
【相类诗】
\n
\n
实脉在浮取和沉取时都有较强的力量感,就像紧绷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