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为喜人。
这几年,武陵源跟深州那边儿盖了几十个暖房,把冬天收割的绿叶菜,放到王记铺子里卖,虽价格有些贵,可冬天能吃着鲜嫩的绿叶菜,也让老百姓欣喜不已。
有贵的,却也有便宜的,韭菜好种,长得也快,所以卖的不贵,还好吃,买上一捆回家,剁点儿肉,包顿饺子,好吃又能解馋,故此,韭菜在王记铺子里最为热销,尤其遇上年节儿,拉菜进城的车,天天都要来回几趟,车上层层棉被下捂着的绿叶菜,有一半都是韭菜,。
到如今,若是年节儿不吃一顿韭菜猪肉的饺子,就不能叫过节了,碧青发现,自己家很多习惯被武陵源跟深州的乡亲们效仿,然后,各地铺子里掌柜,伙计,账房也都如此,后来连老百姓都跟王家过日子的习惯差不多了。
碧青很高兴,当年挨饿的经历,如今都没忘,她希望所有的老百姓,无论多苦多难,过节的时候都成吃一顿饺子,吃饱了心里就热乎了,心里热乎了,才有力气破除苦难,人不怕难,就怕绝望,没有希望的日子,谁也过不下去。
虽说少了碧兰,陆超,可今年小年也算一家团圆,在一起和面,包饺子也是热热闹闹的,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几盖板。
盖板是用深州种的高粱杆儿编的,柳泉居的老掌柜,前年把饭馆交给了儿子,被碧青请去了深州的酒坊,老掌柜一手酿酒的好手艺,终于没有浪费,在深州找到了几口好井,酿出来的酒,卖到大齐各州县,尤其胡地。
王记的高粱烧最被胡地的老百姓喜欢,胡地苦寒,冰天雪地里闷一口高粱烧,从嗓子眼而一直能热到心里头去。
深州的旱地种别的,收成总不大好,种高粱跟番薯,倒年年丰收,种了也不愁卖,到时候王记直接从地里收走,酿酒,做粉条,总不会亏的。故此,如今深州除了王家的桃林,大都种的都是高粱跟番薯。
去年碧青去过一趟,道两旁的青纱帐,绵延数十里,望不到边际,颇为壮观。高粱除了酿酒,高粱杆儿也没浪费,编成各种用品,盖板,蓝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