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当天晚上,何澄自然是在州府设宴,盛情款待萧煜,于酒菜上,可谓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席间众官员自是频频敬酒,将好听的话说到了极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n
\n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厅内众人也都喝的面红耳赤,再临何澄敬酒,萧煜已是晕乎乎的摆手道:“何大人莫要再劝,我实在是不胜酒力了。”
\n
\n
“公子海量,小人自愧不如”何澄乐呵呵的巴结讨好。
\n
\n
这场酒宴的气氛不错,萧煜也没有扫兴,跟这些宣州官员们打成了一片。等宴会过后,不少官员摇摇晃晃的走在一起,有人尽兴的说道:“二皇子温良仁孝,公子如玉,又这般平易近人,对待我等下官谦逊有礼,我大秦有这样的储君,实乃天下万民之福啊。”
\n
\n
“诶?廖大人你吃醉了,陛下还未曾立储呢。”有人接了一句。
\n
\n
“二公子乃我大秦嫡长,又是皇后之子,那不是板上钉钉的嘛。”先前那官员打了个酒嗝。
\n
\n
这边琐事不提,萧煜在宣州停留两日之后,也再次启程,前往其他地方游历。
\n
\n
岁末过后,时间很快来到了大试之后。
\n
\n
这次科举会考,通过州试的学子数量还不错,但质量却远不如元年的天榜。
\n
\n
至于金榜题名的士子名单,经过礼部和章台阁的交叉审阅,已经呈送萧远了,状元等亦由皇帝钦定,是为天子门生。
\n
\n
长安皇宫,朝议大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边班列,萧远位于正上方龙椅,整理了一下手上的公文,声音平和道:“这两年,在全国教育问题上,起色还是很大的,至少,天下百姓再不是以往那种目不识丁的状态了,各州郡县乡的学子们也增多了不少,在教育扶持上,还要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