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许多致力仕途,有些傲骨的文人才子,愿卖身帝王家,却不愿尚公主。一句话,娶大周朝的公主这事儿吧,有点鸡肋。
“自然是真的,孤说话,向来一言九鼎!”
俏公主闻言,笑不露齿,少女怀春,有些羞涩。不自觉间,宁国又想起昨日少年的低声浅语。
“小邓子,传孤口谕,着梅山书院梅院主荐些文武全才的少年郎。”不理自家小妹眉眼弯弯,景宗唤来小太监,颁下口谕。
景宗的算盘打得劈啪作响,大周现在重文轻武,可恶邻四顾的情况下,武将才是护国之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盖世英才,大周没有啊!只能退而求其次,拉拢武将为心腹,梅山书院的儿郎,都是武将后人,若能收为心腹,算得上是一种帝王手段。
为君者想要人才,为臣者想荐人才,景宗与梅远山君臣二人想到了一处。景宗与太后话家常之时,梅远山正挑灯写折子。程凛、牛卉之名赫然在列,跃然纸上,可这第三个名字,梅院主犯了难。
唐玉方才押入密监之中,密奏的折子写好,梅远山放在一旁。书院事件中,程凛与曾博彦立了大功,梅远山为人正直,不肯贪墨了人家功劳,不仅如此,甚至还刻意放大了俩熊孩子的功劳。
梅院主真正难在到底要不要写上曾小胖的大名。推荐人才,程凛、牛卉弓马娴熟,还能拽上俩句文绉绉的成语,能勉强称得上是半个文人。往好听了说,那是儒将大才!
可这曾博彦怎么写?文不成,武不就,唯独一身运气好……难道圣上面前去给人家当陪衬,枉做了嫁衣裳?
等等,矬子里拔将军,梅院主不愿埋没了曾博彦的功劳,索性提笔如飞,不光写了曾小胖的大名,又添了七位学生名姓,凑足十人之数。
梅远山为人正直,却不迂腐。推荐之人,有名门之后,亦有成绩上乘的小氏族子弟。
举荐是天大的好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