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谑的心思,写信给俞仲尧,抱怨了两句,落款只写了个贺字。
俞仲尧应该是百忙之中看过信件,问了问手下,让人将地方重新弄到手,送给了贺家。回信不过三言两语地交代了一下。
这个人的处事方式真是叫她开了眼界,随即要考虑的自然是现实的问题,她和哥哥总不能平白地讨这样大一个便宜,便又命专人将她的信件和相应数额的银票送到了俞府。
俞仲尧没收,回信开玩笑说哪日落魄了,会去贺园投靠,混口饱饭吃。
她觉着不对劲,怀疑他误以为是哥哥叫人代笔给写的信,便写信说了说,问他是不是如此。
果然就是这样。他倒是没当回事,言语简练,语气随意。
她写了一首打油诗揶揄他居然也有大意犯糊涂的时候。
他没回信,可见只是一笑置之。
到底是等于他送了一块地给家里,她每年会亲自去马场看看,挑选几匹好马,或是刻意寻觅宝马,在年节时命人送到俞府。
他煞风景,说真打定主意送他好马的话,就只给他挑选些真正脚力好的,那些只是看着好看又娇气的马就别送了,俞府养不起那样的马,弟兄们也真伺候不了它们。
她笑得不行,回信数落了他几句,却也依了他的心思,只送骏马,不送宝马。
便这样来来往往了几年,他通过信件、管事和哥哥的去信中,对她算是很熟悉了。他跟哥哥提过一次,说看着一个后生不错,让那后生去青海一趟,当面相看相看?
哥哥哭笑不得,说不用。转头告诉了她。
她当然知道俞仲尧的用意,是用这件事为由表明态度,不想让她多思多虑,让别人传出闲话。那男子,有些事,任由天下人误解,有些事,是绝不肯卷入是非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