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在庭这话说得巧妙。
宋史写得烂,是公认的事情。
因为《宋实录》一度被称为“党政之工具”、“遍布诬罔之辞”、“聚讼最纷”,而基于实录写得《宋史》,又是出了名的听信一面之词,不能明辨真伪,主打一个敷衍了事。
有才学之人,无不唾弃《宋史》。
譬如栗在庭口中的柯维骐便是如此,其人是嘉靖进士,当代数得上名的史学达者,因看不惯宋史,干脆采宋、.辽、金三史,去伪存真,作《宋史新编》,以击异订讹。
所以,这种情况下,要为受旧党政治迫害最深的王安石重新作传,深挖错讹,以正视听,恰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传都重写了,自然会基于新的史料,做出新的盖棺定论。
这是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操之法。
朱翊钧思索片刻,不禁也点了点头,这路数倒是恰到好处。
他别过脸,看向站在一旁的王世贞:“王卿,兰台著书记史,盖棺定论,此事当仁不让该有个态度,你怎么说?”
绕是王世贞这等玲珑人物,此时也难得露出了为难之色。
他斟酌良久,才缓缓开口:“陛下,《宋史》、《宋实录》固然多有错漏,然而,纵观熙宁变法,青苗法、市易法、保马法等,无不是暴虐敛财,为祸天下。”
“青史昭昭,大略上不会有什么出入。”
“只王安石初衷,尚有一丝余地。”
执掌兰台的王世贞态度很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