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其实是越来越少的,”越宁解释道,“像芝姐那样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扑在实验室里,我是做不到,不过我现在能抽出来的时间多太多了。看起来职务增加了,其实需要我做应酬的时间在减少。事业大了,帮手就会多,解决了柴米油盐,就能腾出脑子来做事。”
“说不过你。”
“嘿嘿。”
陈教授很懂:“知道你家里的情况,你不能全抛开,我跟你说,我做代表这么多年,也有一点心得……”
对哒,在这方面,陈老先生是越宁的前辈,难怪没有教训学生了。陈老师面授机宜有三:一、不要主动掺和进一些不该掺和的事情里,越宁目前的处境正适合用他这经验;二、多为行业领域代言,争取利益;三、提携关心后辈。其他的,自己酌情把握,记住,批判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冷静!
凡此总总,陈教授向越宁讲了很多,末了感慨道:“算啦,你现在就是这个处境啦,有天赋还能怎么样呢?还好,还有玉芝专心搞科研,还有你,技术不要掉队,多关心行业,以后……要是有一个几样都占的学生就好了。”
越宁不客气地道:“拿您几十年的成就来要求我们,这不科学。”
“努力!努力!这是你们的努力方向!懂不懂?”
“知道了qaq”
陈教授也高兴,留他在家里吃饭,顺便讨论一下自己的一些主张,那意思,跟越宁商量着能不能呼应一下。越宁则需要陈教授给他把把关,某些议案,提出来之后从陈教授的层面上看,即使上面点头了,从技术等来看,实现起来困难不困难。
师生俩讨论了半下午,得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范围,再由越宁拿着这个结论,跟同行们提出来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比对。有重合的部分,就是可行性非常高的,那就可以写进提议里,重合度不高的,先放置一下。等条件成熟了,再提。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