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的怕是也看不懂。”
“我来看看。”
索洛维约夫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他看繁体字没啥压力,哪怕是在街边找个测字先生抄的,这也是非常工整的。
一看,这笔迹就是带清某个落第秀才的,看起来倒是不错,只不过在北方,也不见得要来茴香豆。
索洛维约夫也只认识三种写法,孔乙己还能写出来最后一种特别少见的,去了也要甘拜下风。
“嗯,我还是能看懂的,这上面说的是,嘉庆十三年,地方官员的一些变动,包括总督和巡抚,巡抚啊,管理的是一省,总督倒是管理几个省的,讲的也很清楚。也包括了一些教育官员,以及负责盐政的官员,大概就是这些内容了。”
“那么下面的内容呢?”
“这倒也简单,不要理解上出了偏差,我们的通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熟悉中国人的典故。”
嗯,这个问题,到了150年以后,还是存在的。
索洛维约夫看了看下面的内容,这主要是和最近兴学的内容有些关系。
要是涉及到别人的可能还是小事,这上面提到的是一位湖南举人唐鉴的文章。
嗯,现在看起来,可能只是个举人。
不过要是提到在高中历史课本里一直当小丑的倭仁,还有某个同样是湖南出来的“剃头哥”,都跟他是有来往的。甚至要讲起来,这二位居然都是从他这里学过东西的。至于为什么反差这么大,那是敲破脑袋都想不到的。
当然了,去搞情报的俄国商人也比较业余,索洛维约夫只是知道有唐鉴这个人,却并不清楚详细情况。毕竟他是下一年的进士,而且在历史人物当中,也不是那么显眼。能知道这个人,都是他道光年间弹劾了那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