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楠哥儿,想不到你到船走一遭赚了三两银子,你赚钱怎么这么容易,人和人怎么不一样啊?”是啊,普通人家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一整年。扣除皇粮国税,到手也不过一两钱,却还不楠哥儿念几句诗。
“废话,楠哥什么人,读书相公,你们得了吗?”七叔公呵呵笑着。
村民们看周楠的目光多了一份敬畏。
人多手杂,急得掌柜的不住喊:“别动,别动,仔细摔了,摔坏不值钱了。”
等到周楠等人拿了钱离开,掌柜的叮嘱手下伙计:“你们两个把风声放出去,说梅二小姐日常使用的砚台落到我手了,若想要的,可来我店。”他摸了摸砚台底部,得意地笑起来:“梅二小姐是我县有名的大美人大才女,若知道她的日常用品在老夫手,尚未娶妻的青年士子们还不争得打破头?”
砚台底座刻这一行字“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正是梅二小姐的手笔。
梅二小姐是女青,也是安东县学界女神级的人物,平日间所作诗偶有流出,掌柜却是识得的。
这句诗有个迟字,正是二小姐的芳名。
三两银子在村民眼是天数字,但对周楠来说也是毛毛雨洒洒水。按照古今物价,折合成大米,在嘉靖年间,这三两银子也两三千块钱人民币,在现代社会也够买一部手机,还是勉强能玩王者农药的那种。
不过,古代的物价不高,倒也可以逍遥一番。
很快,周楠带着众村民进了一家旅店,号了房子。又对小二说:“弄一桌酒菜过来,都要肉,不能看到一星半点绿色。肉要肥,肥瘦七三开,肥七瘦三。”
看着吃得嘴角流油,看到村民们崇拜的目光,周楠一边吃酒,心一边感慨:想不到我周楠也走了抄袭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