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睁大眼睛,仿佛通过萧器看面目相似的另一个人。
明宗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他死时仍是一个君主,所以他只能接受萧器的条件,否则他将失去他最后的儿子,到了祖宗跟前,也还留着收不回封地的遗憾。
“我管不住你们了。”
明宗留下的遗诏,正如萧器所愿,魏王作为有记载的皇室子弟继位,撤销封地,萧器封辅国大将军,并肩王,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朝臣哗然,但这些宦海沉浮数载的人惯会把握时机。
萧九音的能力有目共睹,那些曾得到明宗信任的老臣,个个都把话烂在肚子里。
若有违纲常的事显露出来,大启会失去一个英明的君主和一个能守住边关的将军,这些老臣也会失去他们经营数十载得来的荣誉和基业。
登基大典从简。
萧器玉带衮服,站在朝臣前列。
萧九音从高台上垂眸,与他对视。
萧器含笑,带领朝臣朝贺大启的新君主。
很久之前,萧九音听从王丞相的话,和萧器分开独自回魏地。
萧器在边关的风沙里,疑心他再也见不到心底的月亮。
他们浮沉过,不得自由过。
然而那些阻碍他们相爱的人,终于先一步离开。
他们开始承担大启的责任,身为皇帝,每个决策都会影响天下人。
身为将军,理应守护国家。
再没有比他们肩上更重的担子。
但是他们又自由了,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们相爱,把他们分开。
萧九音一日忙过一日。
大启积弊已久,百废待兴。
朝中大臣习惯了中庸之道,总是打太极,不肯担责任。
刚刚削藩的魏地也并不安分。
萧九音暂时无法,重开恩科,但新人才的选拔和调教也需时间,因此大部分政事都是他亲力亲为。
萧器已帮忙处理了一部分奏章,但奏章仍然一份接一份,总也批不完。
登基不过一月,萧九音眼下便有了青黑。
好不容易到了休沐日,萧器按着萧九音,不准他起床。
起初萧器留宿宫中,诸位大臣还神色有异。
但萧九音一句先皇赐婚说出来,大臣们也摸清了他们的态度,不敢再说什么,请皇上广开后宫的折子也不太敢呈上去了。
萧九音困顿地枕在萧器手臂上,“做皇帝可真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