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璋平年间,无数快马跑死在驿道上。
明宗为表戍边抗敌的决心,改国号为璋平。
点亮璋平元年上元佳节的,不是京城的花灯,而是边关的狼烟。
璋平四年,定边将军萧器大胜草原部落,班师回朝。
也是在璋平四年,王丞相的门生,兵部尚书丁不成贪墨军饷一案定论。
丁氏朋党悉数下狱。
王丞相侍奉三朝,现已六十九岁,曾三次上表致仕,明宗都不准。
茶馆里听书的闲人伸长脖子,“王丞相年轻时是那样一个风流人物,可惜了。”
“你又见过了,就说人家风流,我听说的,是王丞相年已老迈,脑子都糊涂了。才教出丁尚书这个好学生。“
这话一出,茶馆里一片哄笑声。
先前说话的人反驳道:“二十几年前,王丞相亲自治理水道,那时我才五六岁,亲眼见着的。”
众人又乱了一会儿,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继续说:“王丞相自感对不起明宗,已经去了,但他还有个孙子——”
说书先生买了个关子,引得众人催促,才抬高音量,“月底就要和定边将军成婚了。”
“孙子,该是孙女吧。”
“非也非也。”
说书先生缕缕胡须,“他这孙子,是魏王的庶子。”
如今战事平定,百姓们也有闲心听听天家的阴私。
王丞相仅有一女,但该女并未嫁予明宗。
魏王素来为先帝不喜,只得到最贫瘠的一块封地,且无诏不可入京。
魏王唯一一次入京,就拐走了王丞相的女儿,惹得王丞相和女儿断绝关系。
这一段并非佳偶天成,魏王风流,妻妾成群。
王氏女和魏王私奔三年后就一命呜呼,只留下一个儿子,唤做萧九音。
萧九音虽然不受宠,但却颇有几分文采,曾被痛失爱女的王丞相接到身边亲自教养,七岁就写出名动京城的京华赋。
但是明宗并不喜欢萧九音。
萧九音是他讨厌的弟弟的儿子,二人为皇位争斗多年。
虽然明宗赢了,可魏王的儿子,却将他的儿子都比了下去。魏王的儿子,身上也流淌着萧家的血。
萧九音十四岁时,魏王妃病重,萧九音离京侍疾,不料沿途遭了风雨,病成了一个傻子,王丞相寻了无数名医,才让他恢复正常,只是那名动京城的诗赋,是再也写不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