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花银,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损耗,称为“火耗”。官府便以此为名,向百姓额外征收“火耗”银,征收比例并无定限,但肯定比实际损耗大得多,多出来这部分,也就进了私人的腰包。廷臣们其实心里都明白,这些积弊可不是肃宁县独有,全国各地皆是如此。这些玩意虽上不得台面,却是人人熟知的官场“规则”,谁做地方官都是这么玩,否则怎么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如今却让《京华时报》捅了出来,被皇帝揪住不放,这让这些大臣们情何以堪?尤其肃宁知县还是个东林党,如果皇帝借着这个由头,开展对东林党的打击,那可怎么得了?因此廷臣们纷纷发言,一种言论以李标为代表,认为田赋至重,是朝廷官府管的事,这个童生的言论属于“妄议朝政”,且有诬告官府之嫌,理应从重惩处。而《京华时报》刊登这种文章,同样必须得查处。《京华时报》本为圆妃所创,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但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另一种言论以钱龙锡为代表,认为即使该童生所言属实,也属“积弊”,一两百年都是这么下来的,难以轻改。如果急于革除积弊,搞不好会直接影响田赋的征收,反而导致朝廷的财政出现更大困难。用钱龙锡的话说,这叫“治大国若烹小鲜”,只能徐徐改之,不宜大动干戈。艘仇远科酷敌察战阳秘所等大臣们都说得没词了,朱由检才缓缓开口:“李标认为这篇文章有诬告之嫌,要查,朕也很赞成。如果查证的结果是不实,那就是诬告,就该从重惩处,刊载的报纸也该惩罚。但如果所查属实呢?”李标只得答道:“若属实,有朝廷法度在,自当依律惩处。臣等马上与户部等衙门商议,派员去肃宁详查。”“很好,朕等着结果。”朱由检冷冷地应了一句,又转向钱龙锡道,“钱龙锡,你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此语何解?”钱龙锡赶紧道:“此语出自《道德经》,是以烹饪比喻治国。譬如煎一条小鱼,最忌猛火大力翻炒,如是则碎烂焦糊矣。治国亦是如此,旧例或有积弊,但沿用至今,必有其道理;遽然变更,恰如大火猛炒,百姓不堪此扰,便...”“生喜欢吃鱼。”朱由检突然打断钱龙锡,冷笑着道,“你觉得现在大明算是一条什么鱼呢?是一条刚从河里捞上来的小鲜鱼,还是已经快被炸糊了?”“这...”钱龙锡登时额头见汗,暗想朱由检此问好不犀利:现在的朝廷可谓是四处起火八下冒烟,焦头烂额,可不就是快被炸糊了么?“已经快糊了,还不翻炒,非要让它真糊了不可?”朱由检冷哼一声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并不是说把鱼放到锅里就不用管了,该猛炒的时候就得猛炒。报上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