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监生来自僻远乡间,在汴梁无所依靠,求见文宗儒师,既能拜师求学,又能博求声名,而且恩师的举荐对士子极为重要,同一师门之人守望相助,在官场上也不至于孤独无依。这风俗源自唐朝,师门的提携传承,对士子的前程关系极大,最为著称的莫过于名相赵普门生冯拯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及第,明宗朝官至丞相,冯拯的门生薛奎淳化三年进士及第,睿宗朝官至参知政事,薛奎的门生王曾更是于咸平年间连中三元,状元及第,大魁天下,庄宗朝官至丞相。
座师对门生的提携往往不遗余力,门生弟子亦往往终身事恩师如父,如武宗朝执掌政事堂长达二十年的丞相王侁无子,身后事便是由学生侯文素护其骨殖回京东西路的王氏宗族墓园,与宗容等王门弟子共同将恩师归葬,众弟子在墓园旁结庐守孝三年,如今位居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五陵书院,正是由这些王门弟子所创,当时便传为天下佳话,此后五陵书院一系在朝廷中枢虽然势力不张,但在京东两路官场却是同气连枝,盘根错节,针插不入,水泼难进。
及至当代,干揭拜师之风更盛,最为难见的莫过于炙手可热的丞相蔡京,门口每天都有士人排队求见,甚至到了需要动用开封府衙役维持秩序的地步。有一士人每天都第一名赶到蔡家门口,终于有一次,蔡京翻阅门下见客簿,见此人天天如此,非常惊异,被其诚心打动,找到跟前问话之后,觉得才学尚可,于是便推荐了他,此人终获飞黄腾达。诸如此类的故事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热衷功名的士子与官员踏上干揭奔竟之途。
天色微明时分,邓素便到秦桧门口求见,整天一直守候在此,中间水米未进,此时也是饥渴难耐。可是,在丞相赵光实着力提携的门生,俨然为朝中清流领袖的秦桧门前吹上三天的冷风,和传说中的程门立雪,断臂求法相比,又算得什么呢?克制着对路人指指点点的反感,邓素这样说服着自己,这不过是恩师在考验我的诚心罢了。
正当天色昏黄,邓素以为今天又等候了一天,正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秦府的门却忽然开了一条缝,那原本冷冰冰的门子的皱脸笑得仿佛一朵菊花,对他招了招手。
所谓师道尊严,拜师也颇为繁琐,分为“请见”、“谢见”、“温卷”以及“叙谢”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